国资潇湘 ▎三句话不离“试验”,这个湘电博士有点忙
本站网址:www.ddsjmt.com
“我们已经通过了实验室全功率的联调试验。”“下周要在公司内进行装车试验。”“我们要在矿山现场进行3-6个月的工业化试验。”“需要不停地调试、反复地试验。”……试验、试验还是试验!夏云清这个人,三句话不离试验。夏云清是湘电集团长沙湘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也是一名机电一体化的在职博士。
△夏云清(右)工作场景。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尤其还是项目负责人,试验不仅是夏云清的工作,还融入了他的生活。
突破与创新
科研没有止境
从2010年加入湘电以来,夏云清相继主持、参与了“矿用自卸车的悬架系统动态研究”“某特种电驱动系统开发”“基于车船动力的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矿用自卸车交流电传动系统研发”“矿用车辆节能混动技术研究”等项目。其中,“矿用自卸车的交流电传动系统研发”项目攻克了长期以来一直制约我国大功率矿车牵引变频电传动技术发展的共性技术和技术瓶颈,推动了行业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对矿车交流传动变频技术的封锁。“矿用自卸车是湘电集团的主打产品之一,轮胎都有两米多高,载重量达到两三百吨。”夏云清介绍,传统的机械传动满足不了荷载要求,需要用传动链少的电传动,但核心的大功率交流变频系统基本由国外的GE和西门子垄断,国内只有中车国家变流技术中心开发了一套系统,但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为了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国内整个行业都在攻坚克难、尝试自主研发,湘电集团冲在了最前列。
2018年6月,湘电集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湘电—华科工程研究中心,同年9月,“交流电传动矿用自卸车的研发”项目立项,夏云清带领着他的团队与华科团队开启了联合研发之路。科研之路漫长且艰辛,难免遇到层出不穷的难题与挑战。其中,令夏云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母线电压的稳定性控制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经常熬夜,在湘电的试验厂房内不停地试、反复地调,同时跟参与过类似系统研发的前辈反复讨论,最终这个问题被顺利解决了。”夏云清说。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夏云清团队攻克了大大小小各种难题,研发的交流电传动系统通过了实验室全功率的联调试验,今年8月中旬在公司内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装车试验。
△夏云清团队正在进行装车试验。
“如果装车试验成功的话,这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夏云清表示,在实验室和在车上调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司内试运行通过后,还将在矿山现场进行3-6个月的工业化运行。“现在进展蛮顺利,我们有信心将这个系统开发出来。”对于系统开发,夏云清信心满满。如果说,“交流电传动矿用自卸车的研发”是一个突破性项目,那么,夏云清现阶段主持的“矿用车辆混动节能技术研究”项目则重在创新。该技术是市场急需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节约燃油,提高车辆动力性能,降低发动机排放,攻克一系列难题。“108吨矿用车的燃油费用在三百多万元,这个新技术可以节约燃油25%以上,一年能节约近百万元。”夏云清介绍。目前,该项研究也完成了与整车的联调试验,进入装车调试阶段。根据夏云清的设想,混动节能技术既可以单独用于矿用车之中,也可以和交流电传动系统一起应用,从而组成一个全新的节能混动交流电传动系统,全方面提升矿用车各项性能指标。
系统与人才
提供一体化服务
除了科研,夏云清对于做产品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主张把系统的概念融入到产品之中,这与湘电集团致力于成为机电一体化方案解决服务商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可谓一脉相承。“客户越来越愿意与系统方案解决服务商做生意,这是因为系统产品的性能高于不同品牌的组合产品,一方面不同厂家的零部件匹配度难以达到最佳,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故障也难以划清责任。”夏云清说。对于系统概念的重视也体现在湘电集团人才招聘要求之中。夏云清表示:“我们会更加看重这个应聘者是否做过一些系统的项目或者是否具有系统的概念。”
△湘电集团自主研发的矿用自卸车。
当然,除此之外,夏云清认为科研人员还需要具备三种素养:自律的个人精神;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现在,湘电集团招聘的新员工,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都会先安排到生产一线进行学习与锻炼,半年到一年之后通过考察,才能返回到各自的岗位。“今年3月份,湘电集团在长沙设立了湘电电气研究院,也是为了吸引人才,根据公司战略,湘潭这边的研发团队会逐步转移到长沙。”夏云清介绍。湘电集团作为一家电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言而喻,不仅提高了人才门槛和待遇,也进一步完善了科创激励机制。“我们公司设有各种科创奖金,包括专利奖、科技成果奖、新产品提成奖、项目奖。”夏云清就是这一系列奖项的“大满贯”获得者,先后申请获得发明专利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1项。科研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地试验。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夏云清已经走了十多年,但他并不孤单,因为有不少志向相投的人同行。然而,如同人需要时间才能成长,技术也需要时间才能迭代,夏云清希望更多的人能支持国家的自主创新技术与品牌,“多一些包容与鼓励,少一些指责与质疑,这样科创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来源:国资潇湘融媒 记者 尹靖